未三?彼攝于比量:
【共稱比量之成立,相違無誤為非有。】當成立共稱性,是比量故,若相違比量之境,而不錯亂為非有,不需要唯一隨欲詮之數(shù)目者,前已述及,在此亦不須說。
辰二?第二說法亦有三:
巳一?由比量成立相異共稱境
非共通之故謂無比量之義,有兔非月之說法,詮說世俗表明無比量,除實勢比量外共稱之境相異之說,為何非同一共稱之境。
【共稱產(chǎn)生實體性,如比量當決定境,結(jié)合隨欲詮之量,無不趣入任一聲。】共稱比量若產(chǎn)生實體性,則如所作性和無常或火和煙為決定各自之實境,隨欲詮之結(jié)合于彼故,一切聲趣入一切境,誰能遮除?釋量論云:‘故諸事有無,隨轉(zhuǎn)比量異,彼不自在轉(zhuǎn),顯彼從欲生。’。
巳二?破斥他宗之觀點有二:
午一?初立名之因轉(zhuǎn)成非共因
【彼故攝入一切故,唯不趣入共稱境,詮說余喻難取得,如所聞性非共因】有兔不容許詮說月之言聲,以其存在故,彼說任何存在等等之因相亦不容許詮說月之言聲,無同品喻故,如所聞性之因相,非共因。
午二?自宗支派之敘說不應(yīng)理:
【敘述總相之際故,于有兔作比喻后,表明遍一切所知,‘達第’非樹亦相似?!苛空摯笫柙疲河型茫菰S詮說‘月之名聲’,比測共稱性,任何無同品喻,非共因之故。’,云:非如是說,彼雖允許無同品喻,然而所謂‘達第’非樹之說亦能害故。
巳三:敘述法稱論師之旨義有三:
午一:‘月之名聲’成立共通性
【冰片與水銀等物,其余共稱‘月’之聲,彼所作喻謂清涼,成立月聲共通因?!颗湎阏撛疲罕H【撛疲核y等現(xiàn)見‘月之聲’,彼作為喻后,于清涼者亦詮說月故,豈轉(zhuǎn)成非共之因相。
午二?轉(zhuǎn)成事勢比量力
【趣諸初立名共因,若一成立遍成立,此是事勢比量力,若遮共稱汝亦滅?!侩S欲詮之初立名趣知一切故,彼非共因為非有,若成立任一初立名,彼作比喻,成立一切。是為趣入事勢比量力。若不信許隨欲詮之共稱,則汝自信許之有兔等亦滅失故,一切名言皆破滅。
午三?若滅除容詮說,則與共稱相違
【隨欲結(jié)合初立名,如容許趣知一切,若滅壞世俗妨害,與共稱相違旨趣?!靠傊伞咴虺趿⒚汀S欲詮初立名’二者,首先-(具原因)若測察‘清涼者’或‘烹煮’等,則可能不趣入一切事物,其次-隨欲詮-如成立唯‘隨欲’名,滅除有兔為月之說法等,則世間習俗之妨害,謂與共稱相違之旨意。
辰三?觀察彼諸旨意有二:
巳一?破斥他宗
巳二?詮自宗
巳一?破斥他宗又分為三
午一?破斥初立名和名言之分析:
【某某作為二分法,立名和名言共稱。】北方西藏學家,容許耽著唯‘名相’是初立名之共稱,于覺識上容許耽著決定義虛體之聲,謂名言之共稱,此不應(yīng)理。
【此名言時非實義,類彼定義前已遮?!棵灾x,覺識上欲許義虛體之聲,無錯亂。前章已遮止矣,若于名相作名言,非適值此時之義,若作世間習俗,則趣知身口意之作業(yè),有時是口作業(yè),非‘身’、‘意’作業(yè)。
午二?破斥初立名為實體和耽著作用
【直接與耽著容詮,立名。共稱亦謂二?!课鞑刂T家主張立名之共稱可分‘直接’與‘‘耽著’容詮二者后,直接容詮是總義、耽著容詮以外義作為實事后,有兔之‘實相’或‘自相’法者,為直接或耽著月之聲,應(yīng)可容詮說,以其實有分別‘現(xiàn)相’或‘自相’之故。喻如瓶‘總相’或‘自相’,能結(jié)合二者引述之。
【樂許有二種敘述,趣入之際無分別?!咳魯⑹鲋畷r信樂總相與自相之分析,而了知則不作‘直接所詮’或‘耽著所詮’之分析,于觀所詮品已述矣。
午三?故應(yīng)用二種說法錯誤:
【彼故二種之說法,直接耽著敘述誤?!空撛疲旱谝环N說法耽著容詮之共稱,后者-第二種說法直接容詮之共稱之敘述非法稱論師之旨趣。
巳二?詮自宗:
【前者聲起之共稱,無比量故不克除,亦或無彼之對立,彼故決定是能害。】從聲而生起之共稱相違,有二種察驗方式,首先:從聲而生起之共稱法,無比量而無法破斥,謂敘說之故,或是決定‘相違比量’無不錯亂之故,從聲而起之比量敘說為能害量。釋量論云:‘顯比量所成,相違無不謬,如是者即是,共稱比量故?!?br style="text-align: left;">【后者共稱之比量,是表明境之分類。】任何非共同因之故,若彼詮說為世俗之詮聲,則無比量之旨義,思惟此比量之境是實事,是增益故之旨義。
【如了知共稱遮遣,成立智者之旨趣?!繌那灿嘀绞?,若了知能所詮,則善知共稱遮遣之旨趣。
未三?彼攝于比量
來源 : 量理寶藏論
作者 : 薩班?更嘎堅贊著 明性法師譯
發(fā)布時間 : 2016-12-26
編輯 : 仁增才郎